“黄河之滨也很美”全国书法美术摄影视频及文学作品大赛线上展览

向全国推广精致兰州

“黄河之滨也很美”全国书法美术摄影视频及文学作品大赛线上展览 向全国推广精致兰州

大赛摄影类特等奖作品《霞光魅影醉金城》 梁国安摄

  5月27日起,备受关注的“黄河之滨也很美”全国书法美术摄影视频及文学作品大赛举办线上展览。当天,本报用一个跨版刊发,并在报纸封面添加导读。大赛于2019年11月4日启动,2020年4月底评选结束。此次大赛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兰州日报社承办,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协办,是《兰州晚报》深度策划、全程独立运作、影响力最大、品牌价值深远的大型主题活动。“由于是媒体主办,这个展览的终极意义便成了尽可能地宣传好主题,向全国推介精致兰州。从这一点来说,大赛举办云展览是最佳选择。”当天一大早,大赛举办云展览的新闻和展览链接便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刷屏,展览一启幕便在社会各界引发反响,和兰州画院院长、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巫卫东一样,很多评委、获奖作者、邀约作者、市民均纷纷点赞评论,诚意发声。

  市民说

  “以前要想看展览,基本上都只有周末去,而且距离还不一定很近。这个云展览着实是个很好的形式,我在上班路上、上班休息间隙、晚上睡觉前,随时都能翻出来看,而且还能研究性地反复欣赏作品,能提高自己,也对黄河之滨的美有了新认识。”一大早,从西固前往西站十字上班的书法爱好者张先生,不时点开手机,细品一件件达到国展水准的作品。

  “以前这种展览也看得少,觉得太专业了。这次不一样,因为写的、拍的、画的都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景观,或者是抽象化的兰州元素,我觉得大部分兰州人还是能看懂的,而且外地人也能通过这种形式深刻了解更加多样和立体的兰州。”网友abou-spir说,“还有一个重点是,这个展览把几个类别的大赛作品集合在一起,能作为案例给青少年展示,助力培养他们的审美和艺术情操,也能让更多忙碌的人由此获得灵感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邀约作者说

  兰州画院院长、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祝贺作品《五彩滨河》(国画)作者 巫卫东

  传统意义上的画展,由于受到展览时间、地点等局限,真正能去现场看展览的人其实不会很多,往往就成了少数人的展览。这种线上展览形式很好,极大地扩充了宣传渠道,拓展了受众群体。

  这次大赛和以往大赛最大的不同是,由媒体全程策划、运作。由此,这个展览的终极意义便成了尽可能地宣传好主题,向全国推介精致兰州。从这一点来说,大赛举办云展览是最佳选择。

  此外,创作者大多都是有情怀的人,在获奖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与阅读者在艺术时空里隔屏共振。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云展览也是极好的。感谢主办方给大家呈现了一个好展览。

  获奖作者说

  著名作家、文学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张存学

  这是非常新颖的一种展览形式。就文学作品而言,传统的文学作品大奖赛以纸媒为主,而以纸媒和线上形式同时展示获奖作品无疑更能与广大读者产生交际效果,更具有传播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依托于实体的纸媒而进行线上的文学作品展示也更有权威性,质量上更有可靠性。同时,它为未来文学作品的传播积累经验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我本人作为此次大奖赛文学作品的获奖者深感荣幸,也受益于这种线上的展览形式。

  书法类大赛优秀奖获得者 孙文彬

  今天,我徜徉在秦淮河畔,不光是因为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复工忙碌,更是眼前反复出现的“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兰州。

  作为一个出身在山东的新南京人,自得知《兰州晚报》要承办这次大赛后,便专程前往兰州,很快就发自内心热爱起这座黄河之都。于是,由兰州战役纪念馆馆长瓮志义撰文,我来书写。今天,通过这种新颖的线上展览,我再次深度了解了兰州的多彩和诗情画意,看到黄河之滨的美在内涵、厚重的历史和无限美好的未来上。

  市台联会长、美术类大赛三等奖获得者 杜擂升

  大赛主题鲜明,接地气,意义大,不仅给书画家提供了创作平台,也提供了创作机遇,“让黄河入画、让兰州入画、让两山入画、让文化入画”。通过线上展览的广泛传播,必然会激发更多人来兰州旅游的热情,也会凝聚人们做好“黄河文章”、打好“黄河牌”的力量。

  评委说

  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省评协副主席、书协顾问 秋子

  作为书法组评委之一,看了这个网上展览,我有这么几点感受:

  第一,就《兰州晚报》举办的这次活动而言,无疑对宣传兰州、歌颂兰州、建设兰州、发展兰州,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

责任编辑:晨子